-
國是訪問|國泰航空集團行政總裁:不斷擴大普通話乘務員團隊,提供更好的內地旅客服務
文/陳昊星
在疫情期間遭受沉重打擊的民航業進入復蘇進行時。
香港航空業巨頭國泰航空集團行政總裁林紹波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隨著內地與香港全面通關的逐步實現,國泰航空進行了重建。盡管在疫情恢復階段國泰是最晚“起跑”的航空公司之一,但隨著恢復的推進,國泰“飛得很快”。
8月9日,國泰航空發布了2023年中期業績公報:2023年上半年,國泰航空集團實現約43億港幣盈利,上半年運載乘客共780萬人次,平均每日載客43184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2233.1%,多組數據呈現較亮眼表現。
林紹波透露,該公司的客運運力有信心在明年年底前完全恢復。
積極恢復內地航線
林紹波透露,國泰航空正在積極恢復內地航線并逐步增加運力。
目前,國泰航空每周提供超過140對航班,連接15個內地城市與香港。預計到10月底,這一數字
-
國是訪問|數字新能源:把可能“浪費”的能源“撿”回來,怎么做到的?
文/劉文文
如果天氣預報說,未來一周內西北地區將迎來一場大規模降溫、風沙天氣,從新疆到陜西均會受到影響。如何利用該信息最大限度地節能降耗?
通常想法是:當地風能資源豐厚,需要電網企業統籌安排、科學調度,盡可能多地消納大風期風電。
這當然沒錯,卻也算不上“最優解”。原因在于,風能具有波動性和間歇性,導致風電不穩定。遇到大風天氣,當地往往會因用電需求不足以消納大量風電而被迫“棄風”,從而產生能源浪費。
更好的處理辦法是,當風刮到新疆的時候,建議陜西多買新疆的電,盡力消納新疆的風電;同樣,當風沿著河西走廊一路刮到陜西時,反過來建議新疆買陜西的電。
“運用數據+算法對資源進行合理分配調度,將電力準確輸送至用電負荷中心地區,最大程度地利用清潔能源,就能在不經意間把原本可能‘浪費’的能源‘
-
國是訪問丨淡水河谷CEO:離開了中國,“半球化”都實現不了
文/龐無忌
1.8萬公里。
這是從中國首都北京到巴西礦業巨頭淡水河谷總部所在地里約熱內盧的大致距離。巴西被稱為“距離中國最遙遠的國度”,如果乘坐飛機,經過轉機等一系列過程,從北京到里約全程最快也需要近26小時。
如何縮短這個物理上“最遠的”距離?這可以說是淡水河谷進入中國50年來,千方百計解決的一大關鍵問題。
1973年,淡水河谷向中國出口第一船鐵礦石,比巴西和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還要早一年,淡水河谷首席執行官柏安鐸(Eduardo Bartolomeo)近日在淡水河谷攜手中國50周年媒體見面會上談及淡水河谷與中國的故事。
柏安鐸直言,世界的繁榮需要中國,離開了中國,不要說全球化,“半球化”都實現不了。
打破地理屏障
目前,我國進口鐵礦石的供應來源主要集中于澳大利亞、巴西兩國的“四大礦山”。但巴西到中
-
國是訪問丨全國不足萬人,一線城市爭搶!這類人才為何稀缺?
文/王恩博
引得各一線、新一線城市付出“真金白銀”爭搶的稀缺人才不多,特許金融分析師(CFA)持證人是其中之一。
CFA考試是國際通行的金融投資從業者專業資格認證,被視作投資教育的“黃金標準”。該考試在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獲得認可,有超過19萬名持證人。
目前,CFA持證人在國內不足1萬名。廣州、深圳、成都、廈門等地均對CFA持證人給予現金補貼、人才評定加分等優惠政策?!渡虾=鹑陬I域“十四五”人才發展規劃》中提出明確目標:到2025年,擁有CFA、CPA、CFP等國際職業資格認證證書達6萬張左右。
候雨彤制圖
CFA協會中國區總經理張一近日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等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金融人才基本盤正不斷擴大,CFA考試在華發展演進速度遠超全球。不過,相較全球其他核心市場,中國金融人才仍有短板要補。
國際視野高水平
-
國是訪問丨“期中考”后,中國能否完成全年經濟增長目標?
文/夏賓
上半年中國經濟成績單已經交出,下半年的挑戰和動力在哪?全年能否完成預期目標?
匯豐銀行環球研究首席亞洲經濟學家范力民(FredericNeumann)近日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專訪時對上述問題一一作答。他認為,中國經濟活動可能會在今年下半年逐步回升,下半年經濟增長應具備足夠動力,推動全年中國經濟增速達到5%以上。
候雨彤制圖
以下為采訪實錄摘要:
經濟活動下半年預料逐步回升
國是直通車:您如何評價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表現?
范力民:中國經濟活動可能會在今年下半年逐步回升。今年第二季度之初,經濟增長開始出現放緩跡象,但中國政府當時就已經啟動了一系列針對性的穩定措施,預計這些措施效果會逐漸顯現。
然而,經濟復蘇的阻力依然存在。例如,在全球需求低迷的情況下,出口難以出現大幅反彈。在內需方面
-
國是訪問|為什么說這個市場,是全球“兵家必爭之地”?
文/劉亮
新冠疫情、地緣政治沖突、芯片短缺……過去幾年,全球汽車行業在一系列事件夾擊中前進。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不斷拋出的難題,中國汽車行業呈現良好應對態勢——新能源車產銷規模持續攀升,中國車企“出?!痹偌铀?,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實現“領跑”。
支撐中國汽車行業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源是什么?
國際管理咨詢公司羅蘭貝格全球高級合伙人、汽車行業中心負責人鄭赟近日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專訪,探討中國汽車行業發展韌性背后的“密碼”。他強調,無論是從市場還是行業洞察看,對于汽車行業的國內外玩家而言,中國市場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以下為采訪實錄摘編:
國是直通車:今年以來,中國加大力度吸引外資,不少外企高管也掀訪華熱潮,強調中國市場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從汽車行業視角